我對亞運奪金之路之期許—
一位國家級撞球教練之告白 林啟明
壹、自序: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熱愛上撞球,從業者、選手、一直到國家級教練,轉眼間,不知不覺已經過了30年,對撞球的熱愛始終未曾改變,曾經以單手拿10顆求的成名絕技享譽全球,交往之中、外世界級選手好友不下數十名,旗下的勝出選手拿過之獎盃不計其數,看過撞球界的輝煌,也體會到了低潮的辛酸,然而對撞球前景之動力卻不曾消退,無時無刻均思索如何創造撞球領域的另一高峰,對撞球的期許似乎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我常常思索著,一顆直徑2.25英吋 的圓球怎會引起無盡無邊的學問,讓我30年來愛不釋手,遇到同好共修而廢寢忘食之習慣讓自己夜裡想來不禁莞爾,其中之樂趣非外人所能體會,「撞球」已取代我生活的全部,這是一種高度智慧型的運動,如何提升撞球之各項層級已成為我未來生活的目標。
此次,入選2006年杜哈亞運撞球隊教練讓我雀躍不已,這是我夢寐以求的一項榮譽,可也帶來前所未有之心理壓力,不僅國家的榮譽責任挑在肩上,也是讓自己在撞球領域上有更上一層的成長,心情之起伏讓我著實幾天睡不好覺,期待自己能雀屏中選擔任亞運教練,這是我從來未有之殊榮,更期待自己有發揮專長之空間,底下,就我對此次亞運奪金之路心中之期許提出個人之淺見:
貳、前言:
我國撞球運動因早年台灣撞球生態不健全,撞球場所被歸入「八大行業」之一,大多數人對於「撞球」都有較負面的印象,直至近年來隨著社會風氣的開放,以及協會大力的努力推廣,政府政策的明智調整,將原列管並歸屬「特種行業」的撞球場,正名為「競技及休閒體育場館業」,終於擺脫了八大行業的不良形象,教育部也將撞球歸類為運動項目,更因冷面殺手趙豐邦93年時代表我國參加該年於西德舉行的全球世界盃9號球錦標賽,在總冠軍戰以6:1和7:1,把對手德國的湯瑪士直逼落敗,成為新任的世界冠軍,於12月12日 那天,趙豐邦硬是讓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在各國媒體前冉冉升起,當時所有國人都深刻感受到那一份榮耀,直至95年世界冠中冠大賽首度邀請東方選手,世界花式撞球聯盟為了這項賽事,特地和世界知名運動電視網..ESPN.簽約,趙豐邦為我國當時唯一受邀選手,並拿下世界撞球冠軍中的冠軍,隨後1998年曼谷亞運將撞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中華撞球選手奮力拿下三金、二銀、一銅的成績,趙豐邦為我國奪下亞運史上第一面撞球金牌,讓國人對撞球運動刮目相看,接著在2002年釜山亞運會中,撞球選手又勇奪二金一銀,再度為國爭光,此為撞球業界之顛峰時期,國人更公認撞球為最適合台灣發展的運動項目之一。
近幾年來,網咖突然躥起,搶走了年輕人的生意,年輕人沈醉於聲色燈光之中,撞球事業一蹶不振,影響撞球生態甚鉅,加上政府針對撞球項目之發展似乎僅以政治上之考量,民間贊助業者亦以商機上之考量為主,對於撞球領域均無實質上之助益,引起撞球業界心中莫大之隱憂。
參、從歷屆亞運之探討:
從1998年曼谷亞運的三金、二銀、一銅的成績,到2002年釜山亞運會的二金一銀,國內各界褒貶不一,惟共同的結論是「成績退步,國人不滿意」,個人認為原因當然很多,人如不審慎、認真、坦承的檢討,並的提出相關因應對策,且有魄力的徹底執行,否則今年「兵敗杜哈」不無可能,個人以為亞運成績大退步大概成因如下:
一、就大環境而言:
1.政府政策不定:
全民運動、競技運動到底何者為重?常因主管官員異動而有所變更,體委會應提出合理、有效的政策,並顧及一貫性與永續性,在全民運動推動之同時,並應注重專業競技運動之發展,國家的競技運動推動與提升,在民主國家它是屬民間體育團體之權責,政府責任是督導、輔導及補助經費,體委會改革以後,將半世紀以來由全國體總領導全國各單項運動協會的體制,改由體委會直接統籌,參加國際運動會之「選、訓、賽」直接主導推動執行,然而體委會競技運動專業官員不足,以一般行政人員辦理競技運動行政及研訂競技運動政策,使得亞運成績退步係必然結果,今後之計,應當由協會直接參與體委會撞球項目之運作。
2.長期集中國訓中心培訓選手:
雖然我國設置國家訓練中心有其必要性,可是選手長期在國訓中心培訓大專院校均持反對態度,長期集中培訓選手是民主國家所不願採取的,因為它對培訓績效助益不大,而且對選手生活、家庭生活、上班生活等影響甚鉅,選手均以社會人士30-40歲為主,不同其他項目以學生18-25歲為主,長期培訓造成撞球選手對培訓生活的不適應,造成心理情緒上之不平衡,進而影響比賽成績,以2002釜山亞運會10面金牌選手培訓地點有半數以上並非在國訓中心就是具體明證,長期分散培訓,短期集中培訓,乃各先進國家所採取培訓方式。
3.競技運動經費不足:
亞洲體育先進國家中央政府成立體育部會,均有提昇競技運動之旨意,於是競技運動經費的分配比例佔最大,大陸及韓國均如此,反觀我國體委會經費因受國家財務緊縮影響而分配的總經費有限,在有限總經費中分配給競技運動的經費比例逐年有減無增,體委會無力改善長期以來各協會自籌經費能力之提升,則編列大量經費,繼續補助各協會提昇競技運動水準當是責無旁貸之事,於釜山亞運中,報紙曾報導各隊赴國外移地訓練之不足、請購設備不獲准、訓練場地未能改善等事實均暴露出競技運動經費之不足,是故今後體委會如何在經常門和資本門的經費比例作適當調整,如何輔導各協會提高經費自籌力更是當務之急。
4.硬體設施不足:
台體院校長陳全壽曾指稱,我國主辦大型單項運動的國際賽都很勉強,媒體代表則認為政府不應把「體力就是國力」視為口號,必須認清其重要性,應成立跨部會專案小組,提高效率。而在教練、選手方面,也應建立「責任制」,使其竭盡所能爭取榮譽,體育界均能摒棄私怨提出溝通管道,供主管部門體委會參考,體委會是體壇「火車頭」,等於是國內体育界的最大支柱,更應把握時間立即啟動,並找到正確方向全力衝刺,才有機會突破亞運高峰。
5.選手退休之路阻礙:
國內很多優秀的運動員人才,在國際運動場上為國爭光,退出運動場後卻常找不到延續運動專長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處境與扮演為國爭光的貢獻角色,沒獲得政府應有對等的待遇,使得一般家長普遍都能感受到台灣運動員的出路很狹窄,因此小孩即使有運動天賦也不太願意讓小孩參加學校運動團隊,長期的現象造成惡性循環當然競技運動無法永續發展輝煌成果,雖然中華民國專任運動教練協會一直利用各種管道游說各黨各派立法委員,制定立法專任運動教練任用條例,希望為台灣相當多的優秀運動選手退休後能繼續延續他的運動專業,更期盼台灣體育界重量級代表人物,不論是政府官員、學術界、選手、教練,一起集思廣益,把聲音說出來,至少展現我們跨出實際步伐的決心與第一步。
二、就撞球專業角度而言:
1.國內的撞球環境是師徒制,與其它運動項目模式不同,經過曼谷、釜山兩次亞運,在代表隊培訓期間要提出之訓練計畫,內容常與運動科學相關,歷經考驗之撞球選手,往往學歷均不高,教練所受之訓練於此領域的知識、經驗十分缺乏,教練更因往往著重於技術上之傳承,忽略理論上之基礎,導致跟不上培訓計畫之腳步,造成培訓計畫之遺憾。
2.選手均是比賽出身,本身就有學習的潛在能力,教練往往不需刻意指導技術上之層面,教練的任務只是為學生設計良好的學習環境,只是「輔導」學生提升心裡以及生理上突破,輔導得當,學生會因學習而成長,輔導不當,學生反倒因輔導而萎縮,選手本身具有兩股力量:一股使他向上進取,另一股使他退縮逃避,教練無法強制,只能靠選手自己選擇。
肆、撞球教練如何提升選手成績:
一、先要了解一名選手在比賽中的運動強度,尤其是心理上及生理上的運動強度,從撞球的運動過程可以猜測,撞球選手的肌耐力很重要,當肌耐力下降時,控制球桿的能力會下降,當肌肉疲勞時,會影響準度及控球,可以將選手比賽錄影下來,記錄一天比賽的揮桿次數及時間,找出選手比賽所需的運動能力。
二、適時規劃撞球選手的體能訓練:
靠重量訓練改善體能與肌力也會連帶改善技術,慢跑屬於伸展活動,可用於熱身。重點可能要放在重量訓練,先全身性,再各別訓練肌肉群,如果以亞運的時間計算,現在算是非比賽期,選手應該有40%的訓練要放在體能與肌力上,亞運的所有項目皆可以有運動科學支援,撞球協會可以將選手集中,建議體委會提供運動科學協助。
三、撞球是一項專注力的運動,我們可以試著算算看,一個花式撞球的初學者打14-1球比70分,勝者至少要瞄球70次,而參加一場64人的9-ball搶9局的比賽,假設全部勝局都撿9號球而一路打到冠軍,也至少要瞄準54球,可想而知,撞球是一項「專注力耐力(專注力的持續)」的運動。
四、針對選手的視覺反應(對球檯上球的相對位置之敏感性)、聽覺(廣播的聲音)、嗅覺(比賽現場有怪味)、身體感覺(前一天拉肚子、沒睡好)、思考(想到比賽的獎金、家中因素等)提出分析,並對心理或身體的預演所要出桿的動作、力量、瞄準的角度、位置提出行動上之建議,並於選手執行動作中之站穩、架桿、瞄球、出桿等連續動作的執行提出建議。
五、撞球比賽的特色在於一對一的對戰,目標在於擊敗對手,取得勝利,因此,若能在選手的心理技能上取得優勢,則勝算將提高不少,分析撞球比賽心理戰術的特色,有『以守為攻、以退為進-等待好時機,一桿結束比賽』、『慢郎中-拖時間』、『哀兵必勝-降低對手的戰鬥意志』等,不勝枚舉。中國古代著名兵法『孫子兵法』的『攻心為上』、『不戰而屈人之兵』也都道出心理作戰的重要性,在第26屆世界司諾克撞球錦標賽中,華志偉打了一場好球。在預賽的第一場比賽裏,他以優越的心理戰術擊敗了對手。我們可以看到辜志偉一遇到稍沒把握的球,就改採打安全球〈守勢〉,故意製造不進攻的氣氛,磨到對手按耐不住,力拼沒有把握的球。華志偉就在這種〈吊球-看著對手失誤-得分-吊球〉的心理循環下,逐漸取得優勢,贏得勝利。而對手則是在〈拼球失誤、士氣受挫-看著對手得很多分、士氣受挫-又是吊球-拼球失誤〉的心情下,越來越毛燥,終致大亂陣腳而一敗塗地。
伍、如何培養選手:
一、培養比賽的心情:
在每一次的練習中全力以赴,養成認真打球的習慣,與每一個人練球都一定盡力,目的在於培養比賽時認真的態度。
二、以平常心面對比賽:
每一次的練習都全力以赴,習慣養成,比賽時也就沒什麼大同,尤其得失心要放輕一點。培養雖在比賽但保持心情輕鬆的態度。
三、分階段達成目標:
在培訓計畫中訂出測驗選手之準則,於比賽前分階段達成既定之目標。
四、訓練抗壓性:
常聽人說,誰的心比較大顆,怎麼打就是不會軟桿。這就是比賽型選手的特質,讓選手嘗試一些不同的情緒上之反應,可以增加選手對情緒上之控制。
陸、淺談當前選手與教練之關係:
一、教練就好像董事長的秘書,不管一個董事長他的工作能力有多強,總是需要一個秘書來安排他的所有作息,包括生活起居、食、衣、住、行,這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生存要素,選手也是一樣,也許教練的在技術層面無法和選手相比,這往往就是選手無法接受教練之觀念,須知奧運游泳七面金牌得主的史必滋,他的教練是個旱鴨子。我想把這當做當作是最好的引例,當你在選擇一個教練之時,你要先問你自己,你到底需要甚麼,須知教練不僅是技術上的輔導者,更是讓你生活起居無所顧慮,全力衝刺於比賽場上之最佳幫手。
二、企業家王永慶曾說:「王國不是一個人可以塑造出來的」,如果不是眾多的人付出心力,你也不可能達成王者之地位,這種觀念往往選手卻忽略了的,須知當局者迷,選手當失誤時,教練可以適時提出錯誤點在哪裡,有人研究、分析、整理你的缺點,指點你如何改進,並為你量身製作一套訓練計劃課程,更有人隨時在旁打氣、指引你,亦師亦友。
三、即使教練目前疏於技術上之練習,但只要他有很好的觀念,選手你還是可以成為一個高手。前例之史必滋的故事就是一個最好的見證,出外比賽時,生活起居、作業方式都有人照顧,甚至包括替你做生涯的規劃,告訴你各種比賽規則、禮節、比賽應注意事項,幫你留意各種比賽機會,再與你研究是否參加,以及參賽的動機。
四、教練可以指導你如何訓練你的體能,如何做增強你的優點的重量訓練,如何防止運動傷害,還該做那些訓練?為何要做其他種種的體能訓練?更幫你分析你的對手的優缺點,或收集相關資料,隨時提供你最新國內外與技術相關的資訊,使你不會永遠做一個落伍者,你可以為台灣「撞球王國」盡一份心力,只要你夠努力的話,當然還需要一位互相可以勉勵亦師亦友的教練。
五、教練可以提供你一套完全不用大腦的方法。你對課程的認知與接受程度決定了你是否可以成為一個真正的高手,有一個高手的師傅並不能表示你能成為一個高手,反之亦然,當你面對比賽時,你的心態不能平常心看待時:除非你的抗壓力高人一等,否則要求有好的表現也是罔然,一蹴可成。一步一步來,別太急。有很多天才都夢想一夕成名,最後終歸免不了被歲月淘汰了。堅持到最後的人才是最後的贏家。
六、選手往往不打從心裡尊重教練,卻期望教練傾囊相授,就好像注意你的握手態度,那往往洩露了你的不尊重他人的心態,不想上進,不想進修,包括智力、學歷、最新訓練及技術資訊:這是一個資訊的時代,當別人已經運用各種科學的方法一直往前進時,選手均以為自己球打的比教練好,猶在那裡故步自封,大做井底之蛙之夢。
柒、未來願景:
一、希望能夠加強高中以下的撞球推動,目前在校園內限制還是很多,校方的觀念均未導正,尤以男子選手雖然不虞匱乏,女子選手卻有青黃不接的情形,希望中等以下學校都能成立撞球校隊,培養更多選手。另一方面也希望有更多人投入撞球運動科學研究,讓撞球運動更蓬勃,維持台灣撞球運動的實力。
二、有人認為說撞球僅是一項遊戲並非運動,並引發運動定義的爭議,主張撞球非運動者認為打撞球不出汗、不消耗體力,何能稱為運動,但主張撞球為運動的人士則認為,凡是使用人體器官的競技都可稱為運動,例如氣槍射擊或射箭使用手與眼兩個器官而列為亞運項目,撞球使用同樣器官應可以比照辦理,目前世界各地撞球的普及程度已有凌駕保齡球的趨勢,1988年曼谷亞運也已將撞球賽列為亞運正式比賽項目。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也已於 1998 批准世界撞球運動組織(WCBS) 為國際運動總會聯合會(GAISF)的永久會員, 因此,撞球很可能在 2008 或 2012 年奧運會成為奧運會參賽項目。
三、雖然經濟不景氣,撞球選手靠比賽賺取獎金機會銳減,不過只要「為國爭光」,一樣會大豐收,楊清順便是代表人物,楊清順2002年靠國光獎章獎金就賺進三百二十萬元,1998年撞球列入亞運項目之後,為國內撞球選手另闢獎金管道,2002年釜山亞運,撞球項目貢獻二金一銀,楊清順贏得九號球單打金牌,夏揮凱在八號球單打奏捷,另黃焜璋八號球單打披銀,在在都指出撞球實在可以成為年輕一代的人生目標。
四、希望大家都能記得2005高雄世界花式撞球錦標賽中,台北市復興高中一年級的16歲小將吳珈慶奪得冠軍之畫面,羨煞多少青年才子,撼動世界撞壇,除了完成台灣選手把冠軍獎盃留在主辦國的神聖使命外,也成為世界盃史上最年輕冠軍的紀錄,締造了世錦賽「長江後浪推前浪、英雄出少年」的傳奇,獲得行政院長謝長廷親自頒獎表揚,這也是激勵年輕一代最好的例子,據吳珈慶私下說,自己的優勢在於比其他青少年更早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義無反顧地朝目標前進,16歲即能達成人生目標,過程確實犧牲不少,這種壓力對一個高一的學生而言未免太沉重了!但誠如他所言,「成功是要付出代價的」。
五、再看另一位撞球界的名人-撞球天后柳信美,她也是因為對撞球的狂熱和執著,從一個喝酒、打架、吸食安非他命的少女,重新找到生活的目標,在奪得2002世界女子花式撞球錦標賽冠軍後,當選十大傑出青年而衣錦還鄉(柳信美、許明禮,2002),從撞球選手成功的例子顯示,儘早確立自己的目標是自我實現過程中的關鍵,「有夢最美、希望相隨;人生有夢、逐夢踏實」這是大家耳熟能詳、朗朗上口的兩句台詞,更是一種令人欽羨的自我實現的過程,希望藉由此次吳珈慶的奪金、封王,與喜好撞球運動的青年學子互相勉勵,也祝福大家都有機會逐夢踏實、自我實現,我們確信如此傳為美談的傳奇故事不會成為絕響,而儘早築夢、實現理想,除了能在撞球圈裡甚至整個體育界源源不絕之外,在其他領域一樣也能開花結果,成為塑造英雄的絕佳關鍵。
捌、結語:
一、目前台灣約有3700家撞球場,撞球檯高達7萬台,年營業額超過新台幣100億元。(數據來源:亞洲花式撞球聯盟)這麼大的市場,可見台灣的撞球人口量不在少數,然而這麼多的撞球人口對撞球的想法是什麼?目前台灣的撞球界的主要活動是「比賽」,各式各樣的大小比賽在撞球場、運動會場中進行著,依選手的等級來分,有職業組(職業會)、菁英組(菁英會)、乙丙組(一般大眾)及學生組(大專盃),依選手的年齡來分,可分為公開組、長青組、青年組、青少年組,依選手的性別可分為女子組及男子組,可是想比賽、想拿冠軍、想當撞球選手的人恐怕只佔所有撞球人口的少數,那其他大多數的人打撞球的動機是什麼呢,通常只為休閒,而這些休閒撞球人口也正是目前各大撞球場生存發展的主要衣食父母,經過撞界與協會多年來的不斷努力,我國選手實力大大提昇,競技撞球的領域,可說發展得愈來愈健全,選手們可以按部就班的一步一步往世界頂峰邁進,然而在休閒撞球領域上,似乎還有很大努力空間,撞球和其他運動相比,有一個很大不同之處,就是它的運動場所是由商家提供,不似棒球、籃球等,須由政府規劃大型場地。經營撞球場館業本質上,就是一種服務業。
二、就撞球的場地而言,空間視野的規劃、空調的清淨舒服、光線的明暗、球檯的置放距離、服務員的專業素養、球具的保養等等,都可以考驗各大撞球場的服務品質,而就整個大環境而言,有沒有把撞球當成是一種『休閒運動』,有賴於整體氣氛的營造,這包括了有沒有各種高品質的休閒活動設計,讓社交、娛樂....等各種面向的撞球需求動機可以充份發揮。有沒有良好的形象設計?讓社會各階層的人士都可以認同撞球、尊敬撞球運動,而這一切都需要撞球各界可以從休閒運動的角度切入,倡導各式優質的撞球休閒活動,從而形塑良好的形象,再吸引更多感興趣的人加入,這樣,整個撞球市場才能像活水一般,動力源源不絕,希望在此政府注重外交的同時,達成地球村之理想,撞球不外乎是一種最好的外交管道,「撞球外交」應可與「高爾夫外交」相提並論,參與國際性撞球比賽並得獎可提昇我國家地位,擴大我國際間「能見度」,應可列為政府所倡導的「全民外交」項目。
三、再就撞球運動的社會觀點而論。由於撞球運動能吸收大量青少年,間接使青少年犯罪率下降,對導正社會風氣當有正面的貢獻,其次,由於醫學昌明、公共衛生設施進步,台灣已步入高齡化社會。撞球不需消耗大量體力,對老人非常適合,對防止老人癡呆症應有助益。現代醫學並以採用撞球作為精神治療的一種方法,何況我國即已實施全面週休二日制,無論為商機或社會安定著想,提倡撞球為正當休閒活動應構成一項時尚,目前外商機構及新型大廈都有撞球設施。可預見安養中心及老人院等單位亦將群起設置,此一攸關社會福利與安定的良性發展趨勢,自為一可喜現象,在台灣的撞球人口年齡層有逐年下降的趨勢,年輕一代人才輩出,有別於歐洲各國停滯及老化的現象,就是世界撞球水準的提升而言,這是一項利多,台灣將不獨成為世界一流撞球強國,並將成為世界撞球冠軍及高手的養成所,為我國奪取亞運及未來奧運金、銀、銅牌的必勝項目,讓大家一起努力為台灣的撞球界加油,不僅僅要有夢最美,希望亦能達成,創造台灣另一個奇蹟。